隨著夏天的腳步悄然而至,吉林的黑土地上涌動著勃勃生機。
為了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同時推動黑土地保護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全省進一步加大了保護性耕作模式的推廣力度,
通過提升耕地質量及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力求實現糧食豐收、農民增收。
在公主嶺市十屋鎮的廣袤農田中,“晚”春耕的序曲已然奏響。
只見免耕播種機在田間地頭穿梭作業,播種與施肥等工序高效而精準地完成。
當地種糧大戶許春利在多次參與耕作技術培訓后,今年果斷采用了新的種植模式,
實現了良種良法的配套與農機農技的完美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十屋鎮還創新性地為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免耕播種機安裝了遠程電子監測設備。
許春利僅需通過手機APP,便可輕松掌握自家農田的作業情況,包括作業面積與作業質量等關鍵信息,
真正實現了農田管理的智能化與便捷化。
春耕是全年農業豐收的關鍵。為確保春耕生產的順利進行,十屋鎮積極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
為農民提供“零距離”的技術指導與服務,確保全年農業生產開好局、起好步,為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據悉,今年公主嶺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計劃達470萬畝,其中普通玉米433.4萬畝,
保護性耕作面積更是達到175萬畝,較去年增加了15萬畝。當前,各鄉鎮及涉農街道已全面展開春耕生產,
一幅豐收的新畫卷正在公主嶺的沃野上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