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玉米播種已超八成
春撒一把種,秋收一倉糧。這兩天,田野里的農機陸續退場,一條條新壟延伸向遠方,吉林省長春市玉米播種接近尾聲。截至5月6日,全市玉米完成播種面積1773萬畝,占播種計劃的83%,預計一周內玉米播種作業基本結束。
“今年合作社流轉了7000多畝地,全部實現了機械化作業、規模化播種。”5日,在農安縣合隆鎮陳家店村的一片農田里,眾一合作社的幾臺免耕播種機正向著最后的地塊進發。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從4月26日開始播種,出動5臺播種機,同時采用輔助
駕駛農機進行耕作,不僅為春耕加速,也保證了播種高質量。目前,合作社春耕生產已完成九成。
春耕生產立足搶前抓早。全面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制,長春市科學分析研判,搶抓農時開展春耕服務,先后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糧食收購和備春耕生產工作的通知》《關于組織做好當前備春耕生產工作的通知》等6個指導性文件,推動高產關鍵技術、土地規模化經營模式、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的落實,全力保障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廣泛推廣應用,是今年春耕的突出特點。今年,全市落實保護性耕作面積1134萬畝,占玉米播種面積的一半以上。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余年的推廣應用證明,這一技術對抗旱保墑、增加土壤有機質、節省作業成本、保護黑土地、生態環保等有著明顯效果。
“今年農場繼續實施保護性耕作,作業面積擴大到上萬畝,13臺免耕播種機全部投入春耕生產。”九臺區德強家庭農場負責人潘丙國說,他們在農業部門指導下,運用以“秸稈覆蓋還田+精準條帶耕作+苗期深松施肥”為技術要點的保護性耕作“長春模式”,提高了耕作質量,為養好地、種好糧打下了堅實基礎。
春耕是全年農業生產的重要一戰。今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2500萬畝,其中,玉米計劃種植面積2154萬畝、水稻253萬畝、大豆68.1萬畝、雜糧雜豆和其他糧食作物27.8萬畝。隨著玉米播種進入尾聲,長春市春耕重點將轉入水稻插秧。目前,各地已陸續開始泡田。
農業專家提醒,水稻種植戶在條件適宜時要抓緊時間移栽,力爭做到“不插六月秧”。大田種植戶要積極做好田間管理,對土壤濕度較大的地塊及時采取措施排澇散墑,對已播地塊及時查田、及時補種。